教你学中药——翻白草

       日期:2022-05-28     浏览:467    评论:0    
    核心提示:翻白草一般长的荒地或者山谷当中。而且在生长的过程当中,会长出非常发达的根系。最关键的是上面的很多分支上都会在顶端开出一朵小花儿,非常好看,一般在野外经常见到。但根据一些中医说它可以作为一种中药材食用,
     
    图片
     
    翻白草一般长的荒地或者山谷当中。而且在生长的过程当中,会长出非常发达的根系。最关键的是上面的很多分支上都会在顶端开出一朵小花儿,非常好看,一般在野外经常见到。但根据一些中医说它可以作为一种中药材食用,在治疗一些疾病的过程当中,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根部像人参,翻白草泡水喝能让人体吸收丰富营养,它含有的天然活性成分和多种维生素以及氨基酸等营养物质都能被

     

    人体尽快吸收和利用,它们能促进人体内毒素代谢,并能增强人体的抗病毒能力,平时经常用它泡水喝,能阻止多种炎症和病毒性疾病发生。,下面就和头号药堂一起来学习中药材翻白草吧!
    图片
     
    [翻白草的功效]
    中药名
    翻白草 fanbaicao
    别名
    鸡腿儿、天藕儿、鸡脚草、鸡脚爪、金钱吊葫芦。
    药用部位
    蔷薇科植物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 Bunge的干燥全草。
    产地分布
    生于海拔100~1850米的荒地、山谷、沟边、山坡草地、草甸及疏林下。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及陕西、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开花前采挖,除去泥沙和杂质,干燥。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微苦。归肝经、胃经、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止痢,止血。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化学成分
    含延胡索酸、没食子酸、原儿茶酸、槲皮素、柚皮素、山柰酚、间苯二酸等成分。
    药材性状
    块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4~8厘米,直径0.4~1厘米;表面黄棕色或暗褐色,有不规则扭曲沟纹;质硬而脆,折断面平坦,呈灰白色或黄白色。基生叶丛 生,单数羽状复叶,多皱缩弯曲,展平后长4~13厘米;小叶5~9片,柄短或无,长圆形或长椭圆形,顶端小叶片较大,上表面暗绿色或灰绿色,下表面密被白 色绒毛,边缘有粗锯齿。气微,味甘、微涩。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粗壮,下部常肥厚呈纺锤状。花茎直立,上升或铺散,高10~45厘米,密被白色绒毛。基生叶有小叶2~4对,对生或互生;叶柄密被白色绵 毛,有时并有长柔毛,小叶无柄;托叶膜质,褐色,外面密被白色长柔毛;小叶片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5厘米,宽5~8毫米,先端圆钝,稀急尖,下面 暗绿色,被疏白色绵毛或脱落几无毛,下面密被白色或灰白色绵毛;茎生叶1~2,有掌状3~5小叶,托叶草质,卵形或宽卵形,边缘常有缺刻状牙齿,下面密被 白色绵毛。花两性;聚伞花序,花梗长1~2.5厘米,外被绵毛;花直径1~2厘米;萼片三角状卵形,副萼片披针形,比萼片短,外被白色绵毛;花瓣黄色,倒 卵形,先端微凹或圆钝,比萼片长;花柱近顶生。瘦果近肾形,宽约1毫米,光滑。花、果期5~9月。
    图片
     
    [翻白草的作用]
    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痢疾、腹泻、白带、疟疾、吐血、便血、外伤出血、赤痢腹痛、久痢不止、痔疮出血、痈肿疮毒。
    现代应用
    1、治急性喉炎,扁桃体炎,口腔炎
    2、治慢性鼻炎,咽炎,口疮
    3、治痛经
    4、治牙痛
    5、治疗糖尿病
    6、治疗痢疾
    药理作用
    1、清热解毒
    2、消炎止泻
    3、止咳平喘
    4、抗炎抗病毒
    5、预防上火
    6、维持肠道健康
    相关配伍
    1、治肺痈:鲜翻白草根30克,老鼠刺根、杜瓜根各15克,加水煎成半碗,饭前服,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
    2、治急性喉炎,扁桃体炎,口腔炎:翻白草鲜全草适量,捣烂取汁含咽。(《浙江药用植物志》)
    3、治慢性鼻炎,咽炎,口疮:翻白草15克,地丁12克。水煎服。(《山西中草药》)
    4、治疟疾寒热及无名肿毒:翻白草根五七个,煎酒服之。(《纲目》)
    5、治大便下血:翻白草根45克,猪大肠不拘量。加水同炖,去渣,取汤及肠同服。(江西《民间草药》)
    6、治赤白痢疾(包括阿米巴痢疾):a.翻白草15克,白头翁30克。水煎服。(山东《中药学》);b.翻白草18~24克,赤芍、甘草各6克。水煎去渣。每日2次分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7、治痛经:翻白草(连根)45克,益母草10克。水煎酌加红糖,黄酒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8、治牙痛:翻白草根。炖猪肉服。(《湖南药物志》)
    服用禁忌
    孕妇慎用。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