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提醒:西洋参别名西洋人参、花旗参,是一种常见的药材,具有滋阴补气,宁神益智及清热生津,降火消暑的双重功效。古语云:“西洋参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者皆可用之”,故补而不燥是西洋参的特别之处。随着西洋参的药用价值被进一步开发,其保健功能也为人所熟知,服用西洋参对提高免疫力、促进血液活力、治疗糖尿病、保护心血管系统均有较好的疗效,市场对西洋参的需求也日趋增多,种植效益十分可观,吸引了越来越多种植者尝试对其人工栽培,那么西洋参该如何栽培种植呢?在种植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要点呢?下面小编就来讲一讲西洋参种植的方法。
一,选地整地

西洋参适宜生长在低纬度、海拔在1000米左右的山地阔叶林带或肥沃的田园,人工栽培一般选择在地形平坦的田园种植。选地时以土层深厚、土壤肥沃、腐殖质含量多、透气性强的微酸性土壤为宜,周围有良好的灌溉条件最佳。若在山地丘陵建园,则需要选择向阳背风的地段,同时园区不能建在风口、洼地等易滞留空气的地区,要保持园区内空气流通,促进西洋参的生长。选择好种植地后还需进行整地工作,将园区内的杂草残株清理干净,随后结合翻耕向土壤施入多菌灵等杀菌剂进行消毒,有效提高土壤的肥力,减少病菌滋生。
二,种子处理

西洋参的种子属胚后熟类型,具有长期休眠的特征,因此,必须通过种子处理,使其完成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西洋参种子的形态后熟最适温度为10℃-15℃。将种子拌清洁的细沙储藏,保持7%的湿度,置于地下室内,在10℃-15℃温度下处理60d后,其裂口率可达80%以上,胚长达4.25mm以上。在完成形态后熟阶段之后,还须在0℃-5℃的低温下处理120d,才能通过生理后熟阶段而发芽,其发芽率达85%左右即可播种。播种时密度不宜过大,避免出现苗期徒长或土壤中的养分不足,造成弱苗、烂苗现象。
三,搭棚遮阴

西洋参是林下阴生植物,忌直射阳光,无论在山地或大田栽培,都需要架设阴棚遮阴。阴棚的透光度为25%-30%,即隐蔽度为70%-75%。林下栽参,也要按畦搭棚适当遮阴,棚高2m。伐林栽参,可采用弓形棚或双透帘;农田栽参,用细竹子编成帘子,搭成平顶大棚,棚柱高2m,边缘棚柱高1.2m,呈弓状。竹帘长4m,宽2m,用铁丝固定在棚架上。每年4月中旬出苗前架棚,9月倒苗后把棚架上的竹帘取下翌年再用。
四,水肥管理

水分是西洋参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在西洋参生长期内土壤中的含水量应保持在50%左右,若自然降水达不到西洋参生长所需水分的需要,可通过人工灌溉来解决。干旱时及时灌溉浇水,浇水时要采用勤浇少浇的原则,保持土地的湿润即可,不可一次性浇水量过大,造成土壤中的水分含量过大,环境过于潮湿,适宜病菌滋生繁殖。此外雨季到来时,要做好园区排水防痨工作,避免积水泡根导致根茎腐烂。充足的养分也是西洋参生长发育的基础,在西洋参的种植过程中要注意及时追肥,追肥时以有机肥为主,采取控制氮肥施量,增加磷钾肥施量的方法,保证肥料搭配合理,营养均衡,不能偏施一种肥,同时结合叶面喷肥和根部施肥。

小编提醒:以上就是西洋参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四个方面,做好这四点可以有效提升西洋参的收成,增加农户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种植者还应做好园区的管理,定期对园区进行杀菌消毒、松土除草工作,防止病菌滋生,预防病虫害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