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与肝:究竟是损友还益友?写在世界肝炎日到来之际

       日期:2022-07-21     浏览:786    评论:0    
    核心提示:作为早于人类社会产生的药用植物(包括部分动物、矿物质,下同),直到化学性药物正式问世之前,一直是人类健康与繁衍的保护神。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药用植物也不例外。近些年来,似乎有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
     作为早于人类社会产生的药用植物(包括部分动物、矿物质,下同),直到化学性药物正式问世之前,一直是人类健康与繁衍的保护神。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药用植物也不例外。近些年来,似乎有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药用植物中的极少数对人体重要的器官——肝脏有一定的的危害,极个别品种甚至是损害肝脏的顶级杀手,如2020年版《中国药典》剧毒药物10类中草药巴豆、巴豆霜、川乌、草乌、斑蝥、马钱子、天仙子、黄杜鹃、马钱子粉、灵药。相关研究发现,中草药中会产生肝损害与其含有的生物碱、甙、毒蛋白、萜、糖苷类、萜类内酯、蒽醌类以及重金属等有关,比如已知的全世界就有350多种植物含有肝脏毒性的生物碱。

     

     

    而据相关临床信息综合得出,中草药的肝损害按临床病理类型可以分:自身免疫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胆汁淤积、胆管损伤、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巨细胞性肝炎和小静脉狭窄(常导致线粒体损伤)等。相关资料还发布,临床上类似于急性和慢性肝脏疾病的所有病理变化如急性肝细胞损害、胆汁淤积、血管损害、慢性肝炎伴纤维化、肝硬化、暴发性肝衰竭,都可能在对中草药肝损害易发当事人产生。

     

     

    为了引起人们对中草药肝损害问题的普遍注意,更为了科学规范中草药相关肝损伤诊断和治疗工作,在中国科协团体标准试点项目支持下,由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全军中医药研究所所长肖小河研究员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主任李秀惠共同领衔,联合50余位专家共同制订了国内外首部专门针对中草药致肝损伤的诊疗技术标准《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规范了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的策略、方法及流程。

     

     

    《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的问世,对于医生和病人都有相关借鉴意义。

     

     

    但业内专家指出,《中草药相关肝损伤临床诊疗指南》更大的价值是因为国内当下风行自我养生保健,而中草药在很多人心目中一直是“无毒”、“长期多吃点也不损害身体”的,故犹如当头一棒,使相关人群能一分为二的看待中草药的肝毒性,为保护人类肝脏起到积极的作用。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