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母里面的松贝母的人工种植技术和日常管理

       日期:2021-06-21     浏览:123    评论:0    
    核心提示:川贝母不仅在古代颇有盛名,在现代更是被当成一种养生保养品,尤其是川贝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更是深受众人的喜爱。川贝母是一种路人皆知的止咳良药,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平喘,清热化痰功效,有名的成药也很多,例如川
     川贝母不仅在古代颇有盛名,在现代更是被当成一种养生保养品,尤其是川贝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更是深受众人的喜爱。川贝母是一种路人皆知的止咳良药,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平喘,清热化痰功效,有名的成药也很多,例如川贝枇杷止咳露等,许多患者还自己去药店买来炖梨吃。目前常用的贝母包括川贝和浙贝,川贝更有名也更贵。川贝母因贝母品种的不同,又分别习称为松贝、青贝、炉贝,其形态特征以松贝为代表,而松贝又是川贝中的珍品。应用历史悠久,疗效卓著,驰名中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川贝母种植技术和方法吧!

    川贝母多年生草本,春生夏萎。鳞茎扁球形,叶下部对生,上部轮生。春季开花。呈钟状下垂。品种有暗紫贝母(乌花贝母)、岷贝(青贝,黄花贝)、梭砂贝(炉贝、德氏贝母)等。暗紫贝母是松贝的主要品种。清代以来,主要通过川西北的松潘市场输出,畅销国内外市场,故得名“松贝”。不同品种分布于四川省阿坝州境内的不同地域,生长于海拔2800—4500米的高山草地、灌丛、山坡草丛或流沙滩、岩石缝隙中。鳞茎味甘、苦,性微寒,有止咳化痰、清热润肺的功效,主治肺燥咳嗽、痰喘、咳嗽咯血、肺炎等。是阿坝州名贵药材之一。为保护野生资源,1974年始开展变野生为家种的试验,成功后于1977年开始推广。

     

    人工种植种松贝母的技术方法和日常管理 

    (1)整地:选择向阳或晚阳平坦山坡bai地,du以土层深厚的黑泡土、油砂土为好。在夏末秋初zhi杂草种子未成熟前整地。每亩施火灰肥3000-4000kg,磷肥25kg,混合施入,深翻15cm,耙耕开沟作畦,畦面宽1m,间沟深10m。

    (2)种子繁殖:川贝种子因生长的自然环境不一,成熟进间不一致,故据果实成熟程度来采收,当贝母果实饱满实全变枇杷黄而不存绿色,或呈草白半透时采收为佳。采种当天最好以癣类植物分层覆盖,装竹筐,保持通气,不干,以促进母种胚的分化,提早成胚时间。

    ①播种:采果后应立即播种,8-9月中旬入土。有条播与撒播2种。

    a、条播法:按行距10cm开沟,沟宽10cm,深2cm。从果实中搓出种子,用适量砂土拌匀,撒入沟内,每亩地需种子20000枚左右。

    b、撒播法:将种子与砂土拌匀,直接撒于畦面,每亩地需种子20000枚左右。播种手覆以筛过的腐殖土2cm,然后盖上小树枝、竹稍等,以遮荫保润保温。播种时若土地较干,可在播种完后洒适量的水

    保持土壤水分至冻土为止。翌年土壤解冻后,还要注意土壤是否缺水,适时洒水,防止春早。

    ②种子繁殖田间管理:翌年春解冻后,取去覆枝,搭地荫棚,棚高约20cm,或适当除去部分枝条,保持蔽荫度在50%-70%左右,并注意苗床土壤不能干燥和积水。夏季倒苗后取掉荫蔽物,并以腐殖土、农家肥的混合腐熟肥覆盖3cm,然后盖上树枝、竹稍以准备越冬,翌年春天减少一半蔽荫物,并保持苗床不旱及无杂草。第2、3年的田间管理与第1年相同,唯第3年蔽荫度为30%,第4年不蔽荫。

     

    (3)鳞茎繁殖:7-9月间收获时,选择无创伤病斑的鳞茎作种,用条栽法,按行距20cm开条沟,株距3-4cm,栽后覆 土5-6cm。或在栽时分瓣,使大小均匀,分瓣宜直分,不能横分,不能损伤内外表皮,随分随栽,斜栽于穴内,覆盖细土灰肥约3-5cm厚,压紧镇平。

    (4)田间管理:随时除草,不须中耕。一般施肥3次,第1次在栽种前,施以腐熟农家肥;其它管理方法同种子繁殖。

    (5)病虫害防治:1年生苗易遭蚂蚁伤害时,可用0.5%敌百虫液加入少许红糖,浸纸片或玉米蕊片,放在苗地四周诱食毒杀。老鼠、野禽危害时,可用常法诱捕或毒杀。病害常为锈病,可用石硫合剂、代森锌、退菌特、敌诱纳等防治。

     

    (6)采收加工:一般在播种后4年收获。7-8月,土壤水分不高的晴天挖取鳞茎,清除泥土,果或炕至表面呈粉白色后,装在麻袋里,轻轻撞击外表粘附泥土,再果至全干,筛净灰土即成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