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黄芪的种植技术

       日期:2021-06-29     浏览:421    评论:0    
    核心提示:蒙古黄芪,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上部有分枝。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2~18对,广椭圆形或椭圆形,下被柔毛;托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花萼钟状,密被短柔毛,具5萼齿;花冠黄色,旗瓣长圆状倒卵形,翼瓣及龙骨瓣
     

    蒙古黄芪,多年生草本。茎直立,上部有分枝。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12~18对,广椭圆形或椭圆形,下被柔毛;托叶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花萼钟状,密被短柔毛,具5萼齿;花冠黄色,旗瓣长圆状倒卵形,翼瓣及龙骨瓣均有长爪;雄蕊10,二体;子房有长柄。荚果膜质,半卵圆形,无毛。花期6~7月,果期7~9月。 多生于向阳草地及山坡上,干燥向阳的坡地,具有喜凉爽气候、耐旱、耐寒、怕热、怕水涝、忌高温的习性,以土深厚,富含腐殖质、透水力强的中性和微碱性砂质壤土为宜,粘土和重盐碱地不宜种植。目前许多省区野生黄芪资源日渐减少,能形成商品生产的主要是黑、吉、蒙、甘、宁等省区(王良信,2002,2003)。 蒙古黄芪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呼伦贝尔盟)、吉林、内蒙古、山东、河北、山西、甘肃,在甘肃省主要分布于定西市、陇西县、渭源县、通渭县、漳县、岷县、临洮县等地,另外,蒙古、朝鲜、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传统中医学认为,黄芪具有固表止汗,益气补中,敛疮生肌,托毒排脓,利水消肿等功效。现代药理学表明,黄芪具有增强肌体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疲劳,抗肿瘤,抗病毒,镇痛镇静等作用。另外,黄芪在食疗药膳、保健品、化妆品、及饲料添加剂等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多。

    黄芪种皮的机械抑制

    选择对硬实率高的野生黄芪种子用砂磨处理后与未处理作对照,通过吸水能力和萌发情况的。实验结果表明砂磨法可明显提高黄芪种子的吸水率和萌发率.这说明种皮的机械抑制是黄芪种子不易萌发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黄芪种子的萌发抑制还与其内部存在有萌发抑制物质有关,其萌发抑制物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黄芪种子的硬实率有随着种子成熟度提高而增加的趋势.不同采收期可通过影响营养物质的积累影响种子的萌发,只有选择合适的采收时间,使种子成熟,营养充足,且种皮失水不严重,硬实率较低.本研究结果认为黄芪种子的最佳采收期是果荚干黄色时期。

    不同处理方法对黄芪种子萌发的影响

    通过对黄芪种子进行四种不同的处理(不处理、用沙石磨、沙石磨后20℃水泡12 h、20℃温水浸泡12 h),结果表明:各处理间发芽率相差较小,其中用沙石磨的处理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分别为68%和84%。

    不同温度贮藏对黄芪种子萌发的影响

    黄芪种子的低温干藏处理都与冷冻干藏和自然干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低温干藏是黄芪种子的最佳贮藏方法。分析其结果,自然干藏的种子,由于种子在贮藏过程中内部失水,加之温度高,呼吸作用旺盛,贮藏物质消耗快,导致种子生活力的降低,从而种子发芽率也随之降低。低温干藏,由于温度低,种子的呼吸作用微弱,代谢作用限制在较低水平上,这样就保证了种子正常的营养供给,使种子的寿命得到延长,其发芽率得以提高。但是温度过低,即冷冻贮藏,使种子内水分结冰破坏种胚的活力,使种子发芽率降低。种子的发芽率的变化与品种有关,不同品种其生理状况及遗传基础不同,影响种子的贮藏特性,因而它们对贮藏温度的反应各不相同,所以尽管贮藏条件相同,其种子发芽率的下降率和开始发芽天数也是各不相同的。

    水分和温度是影响种子呼吸作用的重要因素。试验表明:黄芪种子以低温干藏处理保持发芽率最高,同其他贮藏方法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采用冰箱内低温干藏,黄芪种子经9个月贮藏后,发芽率仍分别保持在70%。不同品种药材种子其生理状况及遗传基础各异,经贮藏后,种子发芽率下降速率和发芽开始时间有所不同。

    黄芪自毒作用对自身幼苗生长和种子萌发的影响

    1.不同浓度的黄芪地上部分的水浸液对自身幼苗生长和种子萌发的影响

    不同浓度的蒙古黄芪地上部分水浸液对自身根长和萌发指数影响最大,在0.01水平上都达到了显著性差异,其自毒作用效应随浓度成正相关;浓度为0.20和0.15g FW mL-1的水浸液对苗高和萌发率也有很大影响,浓度为0.10 FW mL-1时,对苗高和萌发率的影响不大;浓度为0.05g FW mL-1时,对苗高稍有促进作用,使苗高增加了0.09±1.57,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在各测定指标中,不同浓度的蒙古黄芪地上部分水浸液对黄芪根长的影响最显著,且与浓度正相关。

    2. 不同浓度的黄芪根的水浸液对自身幼苗生长和种子萌发的影响

    不同浓度的蒙古黄芪根的水浸液对自身的根长、苗高、萌发率和萌发指数的抑制作用都比较强,且抑制效应与浓度呈正相关,浓度为0.20、0.15和0.10 FW mL-1根的水浸液,对自身根长的抑制效应分别是对照的5.25、2.66和2.38倍;而对苗高的影响则表现出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的现象,但其促进作用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3. 不同器官的黄芪水浸液对自身幼苗生长和种子萌发的综合作用

    黄芪不同器官的水浸液对自身幼苗和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同,在种子萌发阶段,根的水浸液和地上部分的水浸液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大体相同;但在幼苗生长阶段,根的水浸液对根长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地上部分水浸液的作用,根的平均抑制效应是地上部分的1.25倍;由于地上部分水浸液表现为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的现象,其综合效应相差不大。

    黄芪种子萌发条件

    1.温度对黄芪种子萌发的影响

    在不同的温度下,黄芪种子的萌发情况不同,以变温条件下的发芽为最佳.另外,在不同温度下同样用砂磨法处理过的黄芪种子发芽率也不同,故建议在实际生产中掌握最适温度与砂磨方法相结合的种子处理方法来提高黄芪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整齐度,以利于黄芪的规范化大田生产。

    2. 盐胁迫对黄芪种子萌发的影响

    通过检测 NaCl、Na2SO4 对黄芪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相对盐害率、胚根和胚轴生长以及解除胁迫后的这些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1)黄芪种子在 NaCl 和 Na2SO4 不同浓度溶液中的发芽率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低盐处理对萌发的抑制作用不明显,高浓度盐对黄芪种子的萌发产生强烈的抑制作用.

    2)黄芪种子在两种盐胁迫下的发芽指数随着盐浓度的升高而下降,浓度越大,抑制作用越明显,这可能是由于盐浓度过高破坏了细胞质膜的完整性,导致膜选择透性降低甚至丧失,引起胞内代谢失调.此外,溶液中盐分过多,使种子吸水困难,种胚生长受阻,这与任秋萍对花卉种子萌发耐盐性的研究结果一致,黄芪种子萌发可适应较低浓度的盐胁迫,具有一定的抗盐能力,适于在盐渍程度较轻的地区大量种植。

    休眠机制及破除方法

    一、休眠机制

    1.种皮的不透水性

    对膜荚黄芪种子种皮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得知,其种皮的最外层为角质层,主要由半纤维素及胶质类物质组成,第2层细胞为栅状细胞、形状狭长、 排列整齐紧密,形成坚固致密的保护层,致使水分子不能穿过种皮进入种子;另外,黄芪种子小,种脐亦小,且结构紧密,这种结构明显阻碍种子吸水。

    2.种皮的机械抑制

    坚硬种皮在具有透性障碍的同时还具有对种胚机械束缚作用通过对黄芪种子大量试验观察发现,不经机械处理的黄芪种子在发芽时,多数吸水膨胀后仍然不能发芽,有的是种皮整体破裂后,胚芽才露出,方可继续生长!这表明黄芪种子种皮限制种胚向外伸展,对其存在机械束缚作用

    3.内源物质的抑制作用

    赵敏等研究表明,黄芪种子发芽率低的原因,除种皮透水性差外,还有内源抑制物质作用的结果。经研究,黄芪种子中存在活性较高的内源抑制物质,从黄芪种子中提取的内源抑制物质不仅对白菜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对白菜根的生长也存在抑制作用。黄芪种子的内源抑制物质对小麦幼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活性;黄芪种子乙醚提取物对黄芪种子萌发和幼根生长也有较强的抑制活性。

    二、破除方法

    促进黄芪种子发芽处理方法有:机械破损、沙磨处理、浓硫酸处理、温汤浸种、赤霉素处理。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