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品种分析报告

       日期:2021-07-05     浏览:326    评论:0    
    核心提示:再过一两个月,又是川中药中最大用量的品种川芎的产新期。年用量可达上万吨,川芎是永远都不缺人气的品种,产区集中,大户囤积,人为因素可左右市场行情,近年来川芎的行情可谓是起起落落。川芎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川芎
     再过一两个月,又是川中药中最大用量的品种川芎的产新期。年用量可达上万吨,川芎是永远都不缺人气的品种,产区集中,大户囤积,人为因素可左右市场行情,近年来川芎的行情可谓是起起落落。

    川芎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为我国常用中药材,也是川药的代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该品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用于头痛、风湿痹痛、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仆肿痛、月经不调等病症的治疗。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川芎并没有出现辉煌的行情,但却带给我们无尽地遐想与思考。

    川芎的集散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彭州的敖平镇和都江堰市的石羊场镇,平均亩产干川芎200公斤左右。川芎是两年生的草本植物,每年的1月份左右将平坝地区所产的川芎地下根茎(俗称奶芎),运到高海拔地区进行种苓扩繁,即“高山育苓”,到7月份时,沿地面收获种苓——苓子。苓子在干燥低温的环境中保存到8月份,再将苓子运到平坝地区进行种植,直到第二年的5月收获川芎。

    在川芎年产量与库存方面,我们可以从其最高价时开始计算。2010年历史高价出现;2011年种植面积大增,预计年产量在15000吨左右;2012年产量最多,突破20000吨,此后行情不佳,种植面积调减;2013年产量在12000吨;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近几年产量最小的一年,年产量预计在9000吨左右。至于库存我们就姑且认为最高价时库存为零,按照年需求10000吨计算,2011-2014这四年产量是56000吨,减去四年消耗量,目前库存大概在16000吨左右。当然,这样计算可能有失准确,但也能反映川芎库存的大致情况。

    在近十几年内的川芎行情波动中,川芎的行情出现过明显的四个波段涨跌。第一波在2005-2006年,价格从6元左右,涨到24元上下;2008年底降到10元上下。第二波在2009-2010年,价格由10元上涨到34元上下;2012年价格降到10元左右。第三波2013年至2014年春,价格由12元左右涨到18元上下;2014年开始下跌,接下来的两年都在16元左右徘徊。第四波在2016年的产新期,因为霜冻严重,川芎个子普遍小,导致减产,聚集了人气,价格从16元涨到26元;近来由于产新期临近,价格微微下滑到24左右。

    目前奶芎已经产新结束,价格根据质量不等,统货为20-22元左右。老芎还有部分货可供,价格根据质量不等,统货在23-25元不等。目前产地有货可供,但近期前来买货的商家不多,货源走动不快,价格保持稳定,九成半干以上的统货售价在17.7-18元,陈统货21-22元。货源走动一般,价格暂保持稳定,新统货售价16.5-17元。

    从道地产区种植户了解,川芎种植面积今年和去年面积差不多的,但是由于去年因为霜冻严重,去年个子普遍小,以至于川芎减产。而今年长势较好,在个头上比应该去年大一些,相对去年产量一定会增产,恢复正常产量。产新后价格自然会下跌,产地预计统货个子货会跌至18元左右。若问今年川芎行情到底会怎么样,就让我们等待产新期的到来吧。

    【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简介】

    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中药材类大宗商品专业交易平台。

    中心通过创新设计具有世界前瞻、国家规模的“互联网+中药材+金融+质检+现代物流+产业配套”全新商业模式,搭建现代大型B2B、B2C、O2O大宗商品智慧交易平台,借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金融创新、服务创新、产业开发,站在全产业链生态圈核心,整合资源、建立标准、构筑产业,开启为中药材实体经济服务的庞大平台体系,培育政府对中药材产业、中药材行业的强大抓手,成为中药材传统贸易的颠覆者、产业升级的领跑者、国药创富的实践者、国药文化的传承者。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