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力争适时早措。薏仁米宜凉怕热,喜水怕旱,在日平均气温20.6一23.6℃的范围内,薏仁米生育正常。若生育的前中期日平均气温超过24C,抽穗灌浆期平均气温超过26C,生育期会明显缩短,穗粒数减少,叶片易早衰枯死,空壳率增加。抽穗灌浆期遇旱,也会因结实率下降而使产量锐减。为了尽量避开高温、伏旱的影响,应当力争适时早播。其适宜的播种期,海拔500-1000米左右的地区,可掌握在4月上中旬到5月上旬。海拔500米以下的低热地区,应掌握在8月下句到4月下旬。
二要改进栽培技术。薏仁米虽不选地,但为了高产稳产,还是尽可能选择在土层深厚的缓坡地、山冲地和平地种植为好。据调查,群众种意仁米时,常只施些草木灰作底肥,这是很不够的,应适当增施一些有机肥。一般每亩可施1500~2500公斤的优质圈肥,或50公斤左右的发酵菜油枯。土壤缺磷的地区,还要注意每亩增施25公斤左右的钙镁磷肥。种植密度,中上等地,行株距可掌握在66厘米左右,每窝留苗5-6株。
而在坡岗地及中下等地,行株距宜掌握在0.5米左右,每窝留苗8-10株。管理上,二、三叶期要匀苗间苗一次。四、五叶期分粟发生时,再进行定苗,并结合薄锄,用4-5公斤尿素追一次分蘖肥。七、八片叶时,如土壤板结、草多,还应深薪除草一次。为了争大穗、防早衰,主茎十一、二片叶时(此时茎下部可见4个左右的外露节),要用5~7.5公斤左右的尿素追施一次穗肥。
三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黑穗病和玉米媒对薏仁米产量的影响都很大,黑穗病的病株不能结实;穗期玉米媒钻蛀茎秆,造成断杆倒伏和大量空壳。防治黑穗病,可用托布津、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杀菌剂,按种子干重的千分之五药量拌种(即每钱拌种1公斤)。拌种前应先用米汤稍许裹湿种子,以使药粉能够粘牢在种子的表面。对幼虫的防治,每亩可用50%的杀媒松或甲胺磷乳油50~75克,稀释1000倍对准穗部喷雾。一般需连续防治两次。
前几年,浦城县思信公社1983年有五个大队的社员和三个耕山队,共利用杉木幼林地一千零五亩,套种了薏米,一共收得薏米29000余公斤,价值五万八千余元,而且促进了幼林速生快长。他们套种薏米的幼林山,一般是造林前种过玉米的山,因为种玉米的山都是经过全翻整地的,有的选择全翻整地的新造林地。挖窝或点插的幼林山如要套种薏米,必须经过全翻后,方能套种。不宜在陡山套种。
由于幼林地套种薏米应以促进幼林生长为主,要在不影响幼林光照和不伤害幼林根部的适当位置套种薏米。金樟大队柴坞小队社员余祥松的经验是:在一年生幼林山上套种薏米,蒸米与幼树的株距是60厘米;在二年生幼林山上套种株距为一米;在三年生幼林山上套种株距为1.2米;三年以上的幼林不再套种了。
总之,这样薏米不会影响幼林生长对光照的需要;在薏米种植、中耕除草时不会伤害幼林根部。他们在幼林地上套种薏米的季节是在清明前后,收获在立冬前后,中间还要经过一次间苗,一次中耕除草。由于套种蔗米需整地、中耕除草,这就疏松了土壤,有利林木根部吸收水分和养料,而且林地的杂草藤蔓清除下来又可充当肥料促进了林木生长。
好了,我们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了,如果你对农业知识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和小吴说哦,我们下期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