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种植技术和种植注意事项

       日期:2021-08-21     浏览:198    评论:0    
    核心提示:栀子又名黄栀子、山栀子、小枝子、红栀子、山枝、木丹、黄果树。为茜草科多年生灌木,以果实和根入药。(1)生活习性栀子是一种阴性树种,喜温暖向阳、湿润的环境,适宜生长温度为18~25℃,低于15℃或高于30℃均可助长
     栀子又名黄栀子、山栀子、小枝子、红栀子、山枝、木丹、黄果树。为茜草科多年生灌木,以果实和根入药。

     

     

    (1)生活习性栀子是一种阴性树种,喜温暖向阳、湿润的环境,适宜生长温度为18~25℃,低于15℃或高于30℃均可助长落花、落果。气温降到12℃以下时地上部分进入休眠,在一5℃可以安全越冬。喜湿润的气候,忌积水,较耐旱。5~7月花果期,如雨水多,落花、落果明显,干旱时产量也不高。幼苗期需水较多,且宜稍荫蔽。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透气良好、酸性至中性的沙壤土较好。严寒地带、低洼积水、背阴、盐碱地不宜栽种。

     

     

    2)繁殖方法栀子主要用种子繁殖,也可采用分株,扦插繁殖。

     

     

    种子繁殖:栀子种子发芽适温为25~30℃,不耐贮藏,保存一年以上的陈种子发芽率显著降低。留种宜选植株生长旺盛,无病虫害,果枝节间粗短,果实皮薄、饱满、圆鼓形、色红黄的新产中型果实作种。

     

     

    扦插繁殖:春季或秋季选择生长健壮的植株上二、三年生枝条剪成15~20厘米的插条,在事先准备好的苗床上,按行株距15厘米×10厘米,将插条斜插入土中2/3,用土压实、浇水,保持湿润,生根展叶后即可移植。

     

     

    分株繁殖:于早春或秋季刨开表土,将母株周围15~30厘米高的萌蘖从相连处切断,单独栽植,注意浇水。

     

     

    3)栽培要点

     

     

    整地:选地后于播种前深翻30厘米,亩施厩肥2500~3000千克,拌匀整平耙细,作成宽1.2米的高畦,两边开宽30厘米的排水沟,以利排灌。

     

     

    选种:播种前剥开果皮取出种子,用30℃温水浸泡2~3小时后揉搓,去掉浮在水面上的杂质和瘪子,将沉在水底的饱满种子捞出,摊在箩内晾去过多水分,然后拌上细沙备播。

     

     

    育苗:春、秋两季均可播种,以春播为好,春播在2月下旬至3月初,秋播在9月下旬至10月,在畦面上按行距20~25厘米开2~3厘米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在播种沟内,覆土,稍压盖草浇水,保持湿润,温度适宜,15天后出苗。亩用种2~3千克。出苗后揭去盖草,保持一定湿度。注意遮阴、除草、追肥,苗高3厘米时间苗,按株距7~8厘米定苗。育苗一年,苗高30厘米以上时即可移植于大田中。

     

     

    定植:用种子繁殖或扦插育苗,一年后于早春2~3月或秋季10~11月定植。少量栽培可在房前屋后、菜园地边挖穴栽。大田栽培在整好的地块上,按行株距1.5×1.2米挖直径50厘米、深40厘米的穴。每穴施入基肥,盖土后将栀子苗放入,每穴一株,种下培土时将苗轻提一下,以利根系舒展,然后填土、压实、浇水。如遇天旱应注意浇水保活。

     

     

    4)采收栀子定植后2~3年开始开花结果,每年10月上旬果实陆续成熟,当果皮由青转为枯黄色时分期分批采摘,大小果要摘净。采摘后不要堆闷,可放通风处摊开,晒干或烘干。烘时火势由大到小,经常翻动,遇阴雨天,白天烘,晚上回润。反复数次即干。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