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政策引导 推进产业升级 加快我市西部山区中药材产业化发展

       日期:2021-08-26     浏览:200    评论:0    
    核心提示:本报讯(记者杜倩倩)我市西部山区、半山区县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土壤结构很适合中药材生长,中药材资源丰富,有许多道地药材开发利用价值很高。近年来我市立足自然资源优势,着力培育打造中药材特色优势产业,通过规
     本报讯(记者杜倩倩)我市西部山区、半山区县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土壤结构很适合中药材生长,中药材资源丰富,有许多“道地药材”开发利用价值很高。近年来我市立足自然资源优势,着力培育打造中药材特色优势产业,通过规划引领、项目拉动、示范带动,全市中药材生产规模和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全市中药材生产已由过去的单纯采集野生药材,转变为有选择的繁育、种植药材,由一家一户零星种植到连片种植,种植规模也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不断扩大。特别是赞皇县酸枣仁产业已经在全国有比较高的知名度,形成了一批专业大户和集聚区。

      市人大代表耿军林表示,要落实省委、市委有关要求,以提高中药材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坚持守正创新、科技支撑、标准引领、绿色发展,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和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着力补齐产地初加工和仓储流通短板,推动实现中药材种植优种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精准化、销售品牌化和全程溯源化。

      耿军林还建议,政策引导,凝聚产业发展合力。要组建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组织专项检查、专题调度,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强化工作配合,统筹研究和解决中药材产业发展中的问题。特别是药材主产县要将道地中药材产业发展纳入当地重点工作范畴,把中药材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农业结构调整和提质增效的主导产业来抓。

      坚持规划引领,赞皇县在全市率先提出了发展30亿级的酸枣仁产业集群,按规划要求推进工作落地落实。加大对中药材产业发展支持力度,重点支持种子种苗繁育、标准化生产、产后加工“三大基地”建设,支持产品质量提升、知名品牌创建、建设全产业链大数据监管服务平台等。在不占用基本农田的前提下,要鼓励种植大户和广大农户充分利用山场、岗坡次地和“四荒”资源发展特色中药材种植。鼓励园林企业利用林下间作等模式,规模化发展特色林药经济。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