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无公害栽培生产技术体系是保障药材安全、有效的前提,是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然而,长期以来中药材无序生产、农药化肥不规范使用、抗性新品种匮乏、质量标准缺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及产业升级。中药材的安全和质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中药材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陈士林以生产无公害中药材为目标,在10余年的长期实践探索中建立了标准化、规范化的无公害生产技术体系,在经过总结整理的基础上组织编撰成《中药材无公害栽培生产技术规范》。
图书介绍
【基本内容】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系统地介绍了中药材无公害栽培的关键技术及技术应用案例;下篇为常用中药材无公害栽培生产技术规范。
【图书特点】内容科学、实用,技术先进简便,可操作性强,为保障中药材安全性和有效性及高品质药材生产建立规范。
【读者对象】主要供中药材栽培生产技术人员及中药企业、药品监管、科研部门参考,也可作为院校师生及相关培训教材使用。
作者简介
陈士林
首席研究员,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主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CGCM(中药全球化联盟)副主席。在国际上创建了基于ITS2的中草药DNA条形码鉴定方法体系,完成专著《中国药典中药材DNA条形码标准序列》,从基因层面解决中草药物种真伪鉴定的难题,被评为2016中国十大医学进展;通过全基因组解析提出灵芝为首个中药基原药用模式真菌,被Nature China选为中国最佳研究亮点推介;完成并发表人参、丹参、赤芝、卷柏、紫芝等全基因组图谱和相关组学研究,成功培育并获批3个中药材新品种证书,开拓奠定《本草基因组学》学科基础并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列为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完成并编著《中国中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数值区划》,避免中药材盲目引种栽培,主持无公害中药材种植项目成功推广应用;获吴阶平医药创新奖、AgilentThought Leadership Award等荣誉。获国家教育部高校成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和美国专利授权36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 论文200余篇,,连续四年入选Elsevier高被引中国学者榜单。
目 录
点击即可查看大图
正 文 展 示
无公害中药材栽培生产技术
中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修订情况
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
中药材分子辅助育种策略
无公害中药材合理施肥
无公害中药材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
依据中药材的生物学特性结合种植基地的生产情况,本部分详述了人参、三七、丹参、青蒿、川贝母、黄连、川芎、西洋参、桔梗、红花、银杏、淫羊藿、党参、紫苏、郁金、金荞麦、罗汉果、太子参、冬虫夏草、白芷、竹节参、花椒、杜仲、茯苓、银柴胡、麻黄、重楼、山茱萸等几十种大宗中药材的无公害生产技术规范,该规范有助于无公害中药材标准化及规范化生产体系的建立,保障中药材生产发展并促进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范 例
- 三 七 -
本书定价158元,中国健康传媒集团·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将于2018年底正式出版并向全国发行。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电话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